首页 关于我们 律师团队 劳动法律顾问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代理 劳动法律培训 联系我们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 违约金 经济补偿金 试用期 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 劳动法律专业知识

 

违法解除终止双倍赔偿 规章制度 赔偿金 辞职与辞退 服务期 劳务派遣 企业管理 劳动人事争议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讼 劳动报酬 加班费 仲裁时效性 年休假 社会保险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论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

 

中国劳动法律师网  http://www.laodongfalvshi.com

 
 
   信息社会,经济结构迅速变化,稳定的职业似乎已经很难实现,持久就业能力更能满足并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管理的重点强调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

    所谓“持久性就业能力”,就是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身体状况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保持相对稳定的就业状态所具备的就业智能条件。这种能力是通过劳动者一定的职业素质来体现的,影响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受教育程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状况。“持久性就业能力”是一种全新的就业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对就业机会所需知识与技能要求的高度适应性;它不是持久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对未来需要的预测为基础并紧紧围绕于此,由于人们对未采的预测受到目前的发展水平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只能预测将来若干年的情况,并且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对其进行调整、校正。故而我们说此时的“持久性就业能力”并非彼时或永远的“持久性就业能力”。

    一、“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的提出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体制转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加快调整,就业的结构问题特别突出,“持久性就业能力”及其以持久性就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就业服务是从战略上促进就业的根本选择。

    首先,人及其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培养持久性就业能力使劳动者能够最大限度适应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减缓甚至摆脱由此产生的不适应和危机感,同时可以促

  进其自身的成长与潜能开发,通过对自己的有效的持续的人力资本投入,使其能力更为健全,专业技能得以增进,从而更加有利于劳动者个人发展。

    其次,企业也因此而受益。员工的持久性就业能力是与企业所在行业的未来所需的就业能力相联系的,必然也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这无疑会使企业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顺利进行或过渡。企业对员工进行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进行的培训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它们有重叠之处,培训是多目标活动,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其中之一,但总体来说,前者是更高层次的培训,所以这更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忠诚度,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  “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的配套制度的实施,对整个社会来说影响是最深远的。随着科技进步、技术更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出现结构性失业。其实质就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持久性就业能力又恰恰是基于这个基础而提出的,它能够从根本上最大程度地解决供需矛盾,减少结构性失业,进而减少社会变革成本,缩短社会发展历程,加快社会进步。

    二、如何实现“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

    实现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实现从传统的“稳定的职业”向“持久性的就业”和“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这一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

    适应这一转变,政府应加强就业服务,通过大力发展就业服务体系来促进就业。在职业指导培训方面,使社会每个成员形成一种共识,即职业是变换的,职业变换是极为自然的,社会有一种机制使就业能力与职业变换相匹配。那么,结构的变动、职业的变换是无规律可循的吗?不是。这就要求政府组织专业部门站在国家、社会的宏观角度,对结构变动和职业变换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这是民间组织或企业所不能替代的。政府通过预测,指导劳动者制订自身职业生涯的计划,达到所培养的就业能力体现未来所需。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就能以可能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当然这种培训是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的。企业也据此设计自身的战略目标,对员工提供相应能力的培训,这样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机制,使其运转良好。此外,为加强就业服务,政府应重视网络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传达就业信息,将供需有效衔接。总之,政府组织的职业指导与职业培训必须以持久性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并以它为最终落脚点。紧紧围绕不能偏离,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永远处于主动地位,不致不断重复地肤浅地应付同样的就业问题而处于被动地位。

    一个经济发展成熟的社会,企业不是逐步淘汰内部员工而单纯从市场上吸纳所需要的劳动力。企业的发展源于员工的发展,根据战略需要逐步对员工培养企业未来所需要的技能是企业必需的选择。尤其是在“以人为本”或将来的“以社会(自然)为本”的管理思想下,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职务轮换的方法,促进持久性就业能力的培养。职务轮换也是一种特殊的培训,受训者在每个部门工作学习几个月,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也有助于找到自己所喜爱并擅长的工作,从而使他们有自学、参与进修或培训的更大的积极性;同时使员工在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不至于只掌握一种技能而在就业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企业也从中获益实现了双赢,这一点,成功组织中不乏案例。如MOTOROLA公司。除以上两点之外,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受到熏陶,强调创新,强调终身学习,强调能力的培养,这种感染力客观上促进了员工通过自我教育适应企业发展并为之贡献,这也就达到了持久性就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劳动者个人既是“持久性就业能力培养”的直接受益人,更是直接的实施者,只有通过其主动性才能实现。在充满竞争的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那种一次教育受益终身的历史已不复存在,这就要求劳动者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即参与竞争,“适者生存”,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稳定的就业来自实力,来自不断提高的能力的培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持久性就业能力。劳动者要树立竞争意识,应破除旧体制遗留下来的传统就业观念,即“一次分配定终身”,从一而终。劳动者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是时时变化的,但却是有规律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成为“适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是有目的的,具备“持久性就业能力”应该是实现所有各种目的的基础和最终客观结果,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